天然雙曲材料介紹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具有極端光學性質的自然雙曲材料,稱為平面內雙曲。這一發(fā)現(xiàn)很可能使紅外光學元件變得有被替代的可能。
雙曲型材料在一定的軸上有較高的反射光,并沿垂直軸反射光線,通常,其中一個軸在材料平面內,另一個軸在該平面外。同一平面上的雙軸材料可以用來制作光學元件,如超薄波片,它可以改變入射光的偏振。此外,這種材料的反射特性允許在很小的尺寸范圍內操縱和限制光(小于光波波長的1%)。
許多晶體表現(xiàn)出雙折射,其中折射率(衡量材料中光速的指標)沿不同的軸變化。這種特性可以用來控制入射光的偏振。因此,在電磁頻譜的中遠紅外波段(波長范圍3μm-300μm)的晶體厚度通常要求為幾毫米。
最初認為雙曲性僅存在于包含反射和透明區(qū)域的人造材料中。但在2014年,研究人員在天然材料六邊形氮化硼中觀察到了這一特性。材料和Mo 3O 3的反射行為是由晶格振動引起的,即光學聲子以高度各向異性的方式振蕩(取決于方向)。
今年早些時候報道了對三氧化鉬的初步研究,顯示了長波紅外光(8μm-14μm)的雙曲性質。馬和他的同事已經在同一光譜范圍內證明并描述了雙曲線性。他們利用這一特性將光限制在比其波長小得多的尺寸上,方法是與稱為雙曲聲子偏振器(夸張聲子極化子)的材料激發(fā)形成混合光。結果表明,所制備的極化子的壽命可達20皮秒,是六角氮化硼的10倍。
由于三氧化鉬的晶體結構是高度各向異性的,定義單元邊緣的三個晶體軸的長度是不同的,因此與這些軸相關的聲子能量和折射率非常不同,導致雙折射率約為0.31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早些時候的研究表明,天然物質鋇鈦舒肽中存在同樣的大平面內雙折射0.76,用于中波到長波紅外。但是,沒有觀察到這種材料的夸張性。
控制紅外偏振。該材料可以用厚度僅為幾十微米的三氧化鉬片代替。偏振片中的元素稱為偏振片,它將非偏振光(各個方向的偏振點)轉換為線性偏振光,在紅外波段,由傳統(tǒng)材料制成的偏振器通常需要很厚的金屬柵。這種結構可以用三氧化鉬薄膜代替,而三氧化鉬薄膜并不是制造所必需的,它是一種由傳統(tǒng)材料制成的納米光子結構,可以發(fā)射非偏振紅外光,但是如果使用三氧化鉬,就可以實現(xiàn)線性極化發(fā)射。
三氧化鉬的面內雙曲線特性為小尺寸光學元件取代傳統(tǒng)光學元件成為可能,特別是利用材料(或硫化鋇鈦)的大平面雙折射,紅外波片可以由厚度為幾十微米的薄片組成,這種波片可以在長波紅外波段工作。對于這一波段,市面上可買到的波片并不普遍,其厚度超過1毫米。
此外,利用材料的平面內雙曲線性質,偏振元件可以由簡單的1μm厚膜制成,偏振器可以選擇性地允許入射光沿一定方向振動通過。
最后,三氧化鉬等雙曲線材料也可以作為超透鏡的基本材料,它可以產生成像波長較小的物體的放大圖像,這種材料也可用于異質結構中,以制造具有可控性能的納米光子學器件。
大自然給予我們的,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,納米光子學的未來一度被認為是通過人工材料來實現(xiàn)的,但這項研究和過去幾年的其他研究表明,在許多情況下,尋找先進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尋找大量的天然材料,這些研究的結果大大促進了紅外光學和納米光子學的發(fā)展,或使紅外成像和檢測與可見光成像一樣常見,使現(xiàn)場應急工作人員能夠“看穿”煙霧、即時醫(yī)學診斷和增強化學光譜。